知物百科,有趣实用的百科知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百科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专访“网红教授”郑强:只是行政职务退休,未来会多做文化普及工作

时间:2024-01-08人气:作者: 佚名

专访“网红教授”郑强:只是行政职务退休,未来会多做文化普及工作

郑强因年龄原因卸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之后,他将去往何处?近日,郑强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

在互联网上,郑强已经成为某一种符号,“网红校长”、言辞犀利、“接地气”等,是他身上的标签。

2012年,时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的郑强前往贵州,出任贵州大学校长;2017年,他离开贵大,回到浙大。2020年4月,在即将退休的年龄,郑强奔赴山西,出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2023年12月22日,因年龄原因卸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之后,郑强“下一站”将往何处,也备受网友关注。

几天前,他在湖南广播电视台茶频道《最美茶艺师》节目上亮相,担任总决赛评委,身份为“知名学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24年1月5日,郑强回到家乡福建南平武夷山,参加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会。会上,他发表主题为《关于竹材料发展的若干思考》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他接受了澎湃新闻的独家专访。


1月5日,福建南平武夷山,郑强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澎湃新闻 图

采访时,郑强依旧情绪高昂,声音洪亮。他感谢了网友们对自己的关心。对关于退休的传言,他解释自己只是行政职务退休,仍然是浙江大学的教授。未来,他还会“多做一些文化普及的工作”。

和网络上被符号化的形象相比,现实中郑强似乎更加务实。对于地方高校的发展,他认为,地方高校要有服务地方的理念,办自己的特色专业,“要办清华北大没有的(专业)”。

聊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他提高声调,为西部地区人才紧缺发声:中国西部需要大量人才,“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享受的工作不太好找,艰苦的工作你又没有勇气去做”、“年轻的时候吃点苦,没有关系”。

以下是澎湃新闻与郑强的对话。

只是行政职务退休,感谢山西给自己提供了舞台

澎湃新闻:卸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之后,网上很多关于您退休的传言,大家也对您接下来的计划很是关注,能简单介绍下么?

郑强:我愿意通过你们跟网友们表达我的感谢,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第一,我没退休。只是行政职务退休,毕竟我是组织上的人,实际上已经超龄了,组织上已经很看得起我了。

当然,我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银行家、企业家、医学家、教育家中,实际上在国外65岁、70岁的大有人在。现在的卫生健康状态、医疗水平,60岁(退休)确实稍微遗憾了一点,早了一点。

但是我现在退也只是退领导职务。我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授没有退休。浙江大学对比较优秀的教授、院士,年龄放得更宽一些,这就是为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一些能力和水平。

我现在来参加活动,作为浙大教授是很正常的。我到贵州、到山西去当高校书记、校长的时候,一直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并不是新聘的职务。所以社会上有些误解。

最近离开领导职务,实际上我是很感谢山西的。是山西给了我舞台,这几年给了我很好的舞台,让我对三晋文化,对黄河、汾河有了充分的、近距离的、亲眼所见的感受。

我还是要说,山西美是南方人没有想到的,汾河的秀丽也是杭州人想不到的。太原的空气好到什么程度?一些南方人真的是戴着有色眼镜,说人家(空气)灰蒙蒙的。你们应该亲眼去看一看,不仅是山西,实际上中国很多西部的地方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对山西怀着感激之心。

我今天(演讲)讲的是怎么把竹子的纤维做到高分子里面去,今后有机会我再多做一些文化普及的工作,这都是我们的责任。


郑强在受访时发言。澎湃新闻 图

澎湃新闻:目前有哪些短期计划?

郑强:没有这么多计划。实际上人生的道路不是计划出来的,是走到那一步的必然。你没走这个岔路,怎么还是走下去了?是因为你前面这个路走得还是对的。所以计划就是按原来的计划回去当老师,就这个计划。

西部需要大量人才,“年轻时候可以吃点苦”

澎湃新闻:现在有不少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您对这些年轻人当前所处的情况怎么看?

郑强:不要去责怪年轻人。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要求和自己的境界、眼界,这都是时代的必然。但是我们作为长者,成长历程的教育就是年轻的时候可以吃点苦。年轻的时候都要想去享受50岁、60岁那些人们得到的物质条件不现实,也不合理。

所以现在我对我亲近的孩子、朋友说两句:年轻的时候吃点苦,年轻的时候不是一步就能找到终身最满意的工作的,往往第一个工作都不是最满意的,没有关系。第一个不满意的工作也许就是你后面满意工作的铺垫和条件,所以要有勇气去面对社会。

当然,我要帮西部地区说一说。大家都堆在最发达的地区,现在发达地区的博士确实不太好找工作,因为岗位都满了。可是,中国的西部大量地需要人才。所以我有些时候稍微(说得)重了一点,我对大学生说:你有啥工作先干着,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享受的工作不太好找,艰苦的工作你又没有勇气去做。这才是现在我们应该跟大学生讲的话。这样的重话,我认为才是真正的爱大学生。



郑强卸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后首次公开亮相

地方高校要服务地方,办“清华北大没有的特色专业”

澎湃新闻:在太原理工大学,您提出“太原理工姓山西”;此前在贵大时,您也提出过“贵州大学姓贵州”的办学口号。地方高校该如何更好地与地方发展共振?

郑强:大学有共同目标,共同价值,引领人类文明,促进社会文化进步。不能说地方高校就不能办成“北大清华”,如果遇到了蔡元培这样的教育家,遇到了一位懂教育的地方长官,也许100年以后它就是北大清华。

现阶段来讲,中国也只有一个北大、清华、浙大,不能每一个大学都是北大、清华、浙大。尤其地方的高校,如果得不到地方的强力支持,又没有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怎么发展?所以要想得到支持,就得要有服务的概念,武夷学院就得姓武夷,武夷学院就得姓南平,武夷学院就得姓福建。

武夷山有这么好的竹资源、茶资源。北大清华就没茶学系,茶学系浙大有,因为杭州的茶好,浙江的茶好。所以(地方高校)要办数理化,因为大家要学科学,也要用一点人文精神,也得教点历史和哲学,但是这些专业干得过北大、清华、复旦、交大、浙大吗?干得过厦门大学吗?所以在这里办学,除了一些共同的东西以外,就应该办既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北大清华没有的(专业)。所以武夷学院根本的出路,姓武夷,姓武夷山,姓南平。

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澎湃新闻:您参加的这次活动是中国(武夷山)竹博会,您是材料领域专家,从专业角度怎么看待武夷山走的竹发展道路?

郑强:竹材料是生态的,可降解的、友好的,要在我们传统材料使用的那些领域里面尽可能去用我们的竹材料。但有个前提,仅用原生竹材料是代替不了的,要对原生的竹材料进行化学的物理的各种处理和提升,才能够让竹材料用到这些领域。

我认为武夷山走茶和竹的道路是对的,因为这是特色,也是我们应该走的特色发展。但原生态的农副产品往往价值都是不高的,所以一定要用高科技,一定要提升它的附加值。比如煤炭本来是很宝贵的,如果(开采售卖)原生的煤炭既是浪费,同时附加值不高,结果都被经济发达地区拿去,用作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一个原料。这都是相通的,一定要走科技创新、高附加值的道路,希望能够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能相互交叉、相互交流。

澎湃新闻:各个地方应该怎么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郑强:每个地方都要有自己的发展理念。我觉得武夷山走的路就是青山绿水的路,中国不需要每个地方都是重工业,不需要每一个地方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心态。我来了(武夷山)以后,我看到了这儿的乡村,(看到了)我家乡的人民心情的淡定。你看《印象大红袍》了没有?“您放下了吗?你为世俗放下了吗?你为名利放下了吗?你为金钱放下了吗?一杯清茶就放下了,我来了,我就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