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物百科,有趣实用的百科知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百科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用一度电就赚8分钱 1度电要用多少钱

时间:2023-05-08人气:作者: 佚名

用一度电就赚8分钱 1度电要用多少钱

不少人可能印象很深,国际油价三年前一度降到了负数。实际上,除了负油价,还有负电价。

今年“五一”期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有两天内共出现了连续22个小时的负电价,刷新了国内电力现货市场负电价持续时间纪录。

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实时交易电价波动剧烈,区间为1047.51元/兆瓦时至-80元/兆瓦时(约为1.05元/度至-0.085元/度),多次出现负电价。据统计,4月29日-5月3日,山东电力现货实时交易累计出现46次的负电价

其中,从5月1日20时至5月2日17时,连续实时现货交易负电价时段长达22个小时。这也使得5月1日全天山东实时现货交易电价均价成为负数,为-13.02元/兆瓦时

然而,负电价并不意味着用户端可以免费用电,目前国内的居民电价和工商业电价受短期市场交易电价影响有限,尤其是居民电价,受政策规定的计费标准保障,波动不大。此外,负电价更不意味着国内风电、光伏装机已经过剩。如何解决目前新能源发电出力不稳定的问题?市场依然将关注点集中在储能布局。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市场负电价的出现,叠加原材料价格下跌,发电侧盘活储能资产的意愿正在增强。


居民电表 图片来源:上海电视台综合频道视频截图(图文无关)


山东电力市场

负电价曾持续近一天

据山东省电力交易平台信息显示,山东电力现货交易在5月初出现连续22小时的负电价,刷新了国内纪录。





五一假期期间山东电力市场出现实时负电价

根据市场信息,5月1日至2日,山东电力市场现货交易中心实时负电价时段长达22小时,接近一天时间,创下国内历史纪录。其中,最低实时电价为每兆瓦时-85元,也就是每度电卖负8分5

怎么理解负电价?通俗来讲,就是发电厂要向买电的人倒贴钱,把电卖给他。这听起来不可思议,要弄清原因,先要从我国的电力交易机制说起。我国电力市场分为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两种,其中,中长期交易一般是供需双方签订合同,提前锁定下一年度的供电量和电价。可用户实际的用电量不可能完全符合合同的预期,当电不够用时,就要临时再买,这就是电力现货交易

这次出现负电价的正是现货交易,对于原因,电力专家薛静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分析:“山东的光伏比例很高,根据我国的政策,要求先消纳新能源电力。‘五一’期间阳光充足,新能源发电量较高。很多工厂都停工了,员工都去旅游度假,电力供需严重不平衡,光伏发电的量大于需要的量。在这种情况下,供需在现货里竞价,就是负电价了。”

相信很多人还有疑问,既然出现供应过剩,不发电不就行了?为何还要倒贴钱卖电?对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来说,或许真的可以说停就停,但火电目前还做不到。

多位能源专家告诉记者,负电价并不意味着用户电费账单也是负的,原因主要是用户的电费一般是按月结算,而负电价出现的时长比较短,反映不出来。另外,负电价只是一种极端情况,并不能说明电力供需整体过剩


负电价成“常客”

现货市场机制需完善

虽然在我国“负电价”概念还很新颖,但在新能源投资较为密集的欧洲市场,负电价已很常见。据证券时报5月6日报道,“在新能源市场下,如果没有储能手段,出现负电价是很正常的情况。”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电力平衡是瞬时概念,有需求才能有供给,所以需要负电价来吸引消费者。

他认为,虽然出现负电价,但并不代表国内新能源发电量是过剩的。目前国内风电、光伏的发电贡献占比依然较小,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逐渐普及和电力市场发展,负电价情况会越来越普遍


光伏发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中国能源报3月报道,在业内专家看来,零元电价或负电价并不能完全客观反映电力市场供需关系,反而意味着电力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挤压了常规电源在供给侧的生存空间,对常规能源未来的发展构成挑战。

“零元电价凸显了电力系统对灵活调控能力的需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结构下出现零元电价或负电价,会促使电力系统中储能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互联规模的扩大。”上述业内专家指出。

据电力行业专家聂光辉分析,未来伴随着降碳行动的进一步落实,电动汽车、电能替代还会带来电力消费的进一步增长。“电力现货市场需要进一步审视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作用和地位,能源政策制定要更合理。”

同时,负电价的频现也为未来的电力系统设计提供了思路:“在技术层面,储能是一个方向;在制度层面,需要持续推动电力市场建设,完善现货机制。而这两个层面最终都汇聚到了需求侧响应:首先需要有市场能够传递价格信号,其次需求侧要具备响应价格的能力,比如需求侧储能,人工智能终端等等。”上述业内人士解释。

编辑|段炼 毕陆名 杜波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证券时报、央广网、中国能源报、公开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