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的。本办法所称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是指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后的相关销售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用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活动,都应当遵守本办法。
一、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督管理办法
1、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监管原则】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督管理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追溯、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四条:【监管职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监督管理。但不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监管职责】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经营责任】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以下简称市场开办者)对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安全承担管理责任,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开展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活动,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
第七条:【社会监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用农产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了解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对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第二章(市场开办者)
第八条:【基本要求】食用农产品市场应当按照食用农产品大类、保鲜和卫生要求进行分区,同类型产品应当在同一交易区内经营,其经营环境、设施设备、经营管理应当符合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的要求。
第九条:【管理责任】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用农产品检验工作。
第十条:【建立档案】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入场销售者档案,如实记录销售者名称或姓名、营业执照或者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销售食用农产品主要品种、进货渠道、产地等信息,保证食用农产品可追溯。销售者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销售者停止销售后的六个月。
第十一条:【市场准入】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产地或者来源证明、合格证明文件进行查验,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准予进入市场销售。对无法提供产地或者来源证明、合格证明文件的,如允许其进入市场销售,应当进行快速检测或抽样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检验不合格的,不准进入市场销售。
第十二条:【信息报告】市场开办者应当如实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市场名称、类型、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市场内食用农产品种类、摊位数量等市场信息。
第十三条:【日常检查】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日常检查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销售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及其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检查,经检查或抽检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发现有违法行为或者存在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隐患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或者依照与销售者签订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协议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信息公示】市场开办者应当在市场醒目位置及时公布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结果、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处理情况、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
第十五条:【签订协议】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与销售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协议,明确双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义务。未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协议的,不准进入批发市场进行销售。
第十六条:【检测制度】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具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每天对进入批发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快速检测或抽样检验,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按照与销售者签订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协议处理。国家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按照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七条:【销售凭证】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制作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或者销售凭证样式,供入场销售者使用,以票据链的方式保证食用农产品可追溯。
第十八条:【鼓励性条款】鼓励食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更新设施、设备,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3、第三章(销售者)
第十九条:【场所要求】第三者供货方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用农产品的品名,销售者应当具有与其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和贮存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相距25米以上的距离。
第二十条:【设备设施要求】第三者供货方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用农产品的品名,销售者应当具有与其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经营设备或者设施。
第二十一条:【贮存要求】第三者供货方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用农产品的品名,销售者贮存食用农产品,应当定期检查库存食用农产品,及时清理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用农产品。
第二十二条:【查验记录制度】销售者采购食用农产品,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查验相关证明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采购和销售。
第二十三条:【销售企业要求】第三者供货方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用农产品的品名,食用农产品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配备必要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人员,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依法从事食用农产品销售活动。
第二十四条:【安全责任】第三者供货方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用农产品的品名、销售者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用农产品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添加剂要求】销售者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要求,防止二次污染。
第二十六条:【应当包装标识的要求】销售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食用农产品,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注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对保质期有要求的,应标注保质期。保质期与贮藏条件有关的,应当予以标明。有分级标准或者使用添加剂的,应当标明产品质量等级或者添加剂名称。
第二十七条:【未包装标识的要求】销售未包装的食用农产品,应当采取附加标签、标识牌、标识带、说明书等形式标明食用农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等内容。
第二十八条:【进口产品包装标识的要求】进口食用农产品的包装或者标识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并载明原产地、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第二十九条:【问题农产品处理】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食用农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并记录停止销售和通知情况。
第三十条:【禁止规定】禁止销售下列食用农产品:
(1)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在食用农产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
(2)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
(3)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
(4)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及其产品。
(6)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产品。
(7)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8)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
(9)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
(10)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
(11)伪造食用农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12)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
(13)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
第三十一条:【入场要求】销售者进入批发、零售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应当向市场开办者如实提供营业执照或者身份证号码、姓名、联系方式、住址、销售食用农产品主要品种及进货渠道等信息。
第三十二条:【准入要求】销售者进入批发、零售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应当向市场开办者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1)产地或来源证明。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生产的农产品,由本单位出具产地证明。其他农产品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由县级农业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或者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等出具产地或来源证明。销售者与供货者签订的食用农产品采购协议,可作为食用农产品产地或来源证明文件。
(2)合格证明文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者自检合格证明等能够证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合格证明文件。销售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质量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其质量标志可作为合格证明文件。
(3)销售按规定需要实施检验检疫的动物及其产品,还应当提供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等证明文件。
(4)销售进口食用农产品,还应当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或卫生证书。不能提供前款(一)、(二)项所列证明材料的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应当主动向市场开办者申请抽检,抽样检验合格的可以进入市场销售。经抽样检验不合格的,不得销售。不能提供前款(三)、(四)所列证明材料的食用农产品,不得销售。
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种植类食用农产品,不需要提供第一款所列证明材料,向市场开办者提供其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方式、销售品种信息后,可以进入市场销售。
第三十三条:【标牌公示】销售者进入批发、零售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应当在摊位(柜台)明显位置如实公布销售者名称(姓名)、联系方式、食用农产品品名、产地、合格证明文件等信息。
第三十四条:【销售记录】销售者进入批发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应当使用批发市场开办者制作的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销售食用农产品时,应当填写销售凭证。销售凭证存根应当装订成册或采用信息化手段记录、保存。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个月。
4、第四章(其他经营者)
第三十五条:【第三方仓储服务提供者】提供食用农产品贮存服务的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履行以下义务:
(1)如实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其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营业执照或者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以及所提供服务的销售者名称、贮存的食用农产品品种、数量等信息。
(2)查验所提供服务的销售者的主体资质和食用农产品产地或者来源证明、合格证明文件,并建立进出货台账,记录食用农产品的品名、产地、贮存日期、出货日期、销售者的名称或姓名、联系方式等。进出货台账和相关证明材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个月。
(3)保障贮存、运输和装卸食用农产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污染,保证食用农产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用农产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4)贮存肉类冻品应当查验并留存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等文件。
(5)贮存进口食用农产品,应当查验并记录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或卫生证书。
(6)定期检查库存产品,发现销售者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六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入网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安全承担管理责任,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如实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其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营业执照或者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人员及身份证号码、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入网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名称、数量等信息。
(2)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食用农产品知识培训。
(3)对入网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进行实名登记,记录入网销售者名称或者姓名、营业执照或者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方式、销售食用农产品主要品种及进货渠道、产地等信息,保证食用农产品交易可追溯。
(4)与入网食用农产品销售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明确双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义务。
(5)发现入网食用农产品销售者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配合做好处置工作。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七条:【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食用农产品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按照市场开办者管理。
第三十八条:【食品摊贩】食品摊贩销售食用农产品,参照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办法管理。
5、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监管责任】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开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十条:【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下列措施,对食用农产品市场开办者、销售者及其他经营者遵守本办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信用档案】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辖区内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信用档案,如实记录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和销售者停止销售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将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经营者以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相关信息,列入严重违法经营者名单,并予以公布。
第四十二条:【责任约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用农产品市场开办者、销售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
(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2)食用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
(3)未帮助销售者排查食用农产品风险隐患、查明原因、消除影响、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
(4)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采取责任约谈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监督抽检】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纳入年度检验监测工作计划,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样检验,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抽查检测结果确定食用农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四十四条:【信息公示】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职责公布食用农产品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第四十五条:【案件通报】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禁止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在依法处理的同时,应当及时追查食用农产品来源和流向,并报告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通报所涉及地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第四十六条:【案件移交】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超出其管辖范围或涉及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食用农产品安全案件线索,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相应的职责部门。涉及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第四十七条:【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用农产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用农产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社会危害,并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及时开展调查处理。
6、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管理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食用农产品销售企业等未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或者未按规定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食用农产品知识培训,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业。
第四十九条:【市场开办者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1)未依法对食用农产品的产地或者来源证明、合格证明文件进行查验,或者允许无产地或来源证明、合格证明且检验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的。
(2)未如实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市场信息或者未按规定建立、保存入场销售者档案的。
(3)未按规定在市场醒目位置及时公布食用农产品相关信息的。
(4)批发市场开办者未与销售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协议或者允许未签订质量安全责任协议的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
(5)批发市场开办者未按规定每天对入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快速检测或者抽样检验的。
(6)批发市场开办者未制作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或者销售凭证样式供入场销售者使用的。
第五十条:【查验检查等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业:
(1)未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货时未查验食用农产品产地或来源证明、合格证明文件的。
(2)从事食用农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未按规定建立并保存食用农产品销售记录制度的。
(3)未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自查制度,或者未定期对食用农产品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的。
(4)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或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未及时报告并按规定处理的。
(5)进入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未在摊位(柜台)明显位置如实公布销售信息的。
(6)进入批发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未使用批发市场开办者制作的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的。
第五十一条:【质量安全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者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并可以没收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1)销售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用农产品的。
(2)销售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用农产品的。
(3)销售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用农产品的。
(4)销售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用农产品的。
(5)销售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的。
第五十二条:【质量安全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1)销售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在食用农产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
(2)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3)销售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4)销售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用农产品。
第五十三条:【添加剂及包装材料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者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或者销售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用农产品,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业。
第五十四条:【假冒伪劣责任】销售者违反本办法规定,伪造食用农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或者销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业。
第五十五条:【包装标识】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1)应当包装的食用农产品未经包装进行销售的。
(2)应当标识或者附加标识未按规定标识或者附加标识销售的。
(3)销售未包装的食用农产品未采取附加标签、标识牌、标识带、说明书等形式标明食用农产品信息的。
(4)未包装的食用农产品经包装后销售未标明食用农产品信息的。
(5)进口食用农产品的包装、标识不符合本办法规定要求的。
第五十六条:【贮存运输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者未按要求进行食用农产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营业,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专门从事食用农产品贮存服务的经营者未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报告义务,或者未查验委托人的主体资质和食用农产品产地或者来源证明、合格证明文件,未建立进出货台账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对入网销售者未进行实名登记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或者未与入网销售者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止营业。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八条:【免责规定】销售者履行了本办法规定的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用农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免予处罚,但应当依法没收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九条:【行政责任】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履行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有下列情况之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可以不承担行政责任:
(1)有充分证据证明因不可抗力致使难以履行法定职责的。
(2)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已经履行食用农产品监督管理职责的。
(3)因有关行政执法依据规定不一致,致使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不当的。
(4)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经营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5)依法不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条:【行政责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在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违法实施检查、强制等执法措施,给食用农产品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依法应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一条:【赔偿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财产不足以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六十二条:【惩罚性赔偿】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其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第六十三条:【刑事责任】违法销售食用农产品涉嫌犯罪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7、第七章(附则)
第六十四条:【定义】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食用农产品,指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业活动"既包括传统的种植、养殖、采摘、捕捞等农业活动,也包括设施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是指在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
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指依法设立、为食用农产品交易提供场地、设施、服务以及日常管理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指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后,从事食用农产品销售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及其他经济组织和自然人。
二、食用农产品是指什么
食用农产品,是指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1、农业活动,是指传统的种植、养殖等活动,以及新型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
2、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是指在各种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以及经过分拣、粉碎、清洗、、分级、包装等加工步骤,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
果树为什么要嫁接 果树为什么要嫁接在别的树上
通过嫁接可以保存被栽培的果树的优良性,使其优质的品质能够得到延续;嫁接可以加强果树对环境的适应性,比如可以增强其抗旱、抗寒、抗盐碱以及抗病虫害等性能;除此之外,嫁接还可以使果树的结果时间提前。(0)人阅读时间:2023-04-06果树不嫁接能结果吗 果树为啥要嫁接,不嫁接会结果吗
果树不嫁接可以结果,但是结出来的果实产量和质量一般没有经过嫁接的果树好。果树是我国的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现在丘陵、山地、沙荒地等地方科学地发展果树产业能够给(0)人阅读时间:2023-04-06果树轮纹病怎样治疗(果树轮纹病用什么药)
将病瘤较为集中的部位先刮去病皮,再涂抹保花保果菌剂(30倍液),病情比较严重的果树可施行重刮皮;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比例恰当的波尔多液进行喷施,每隔15-20天左右喷(0)人阅读时间:2023-04-06果树五年了为什么不接果(果树几年不结果)
肥水不足:在果树的生长期间没有为其施入足够的肥料,导致果树发育不良,因此难以结果。修剪不当:在对果树进行修剪的过程中,由于短截过重导致树势不稳,因此果树难以开花结果。枝条角度不开张:果树的树势旺而不缓(0)人阅读时间:2023-04-06果树为什么要嫁接 果树为什么要嫁接在别的树上
通过嫁接可以保存被栽培的果树的优良性,使其优质的品质能够得到延续;嫁接可以加强果树对环境的适应性,比如可以增强其抗旱、抗寒、抗盐碱以及抗病虫害等性能;除此之外,嫁接还可以使果树的结果时间提前。..2023-04-06果树不嫁接能结果吗 果树为啥要嫁接,不嫁接会结果吗
果树不嫁接可以结果,但是结出来的果实产量和质量一般没有经过嫁接的果树好。果树是我国的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现在丘陵、山地、沙荒地等地方科学地发展果树产业能够给..2023-04-06果树轮纹病怎样治疗(果树轮纹病用什么药)
将病瘤较为集中的部位先刮去病皮,再涂抹保花保果菌剂(30倍液),病情比较严重的果树可施行重刮皮;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比例恰当的波尔多液进行喷施,每隔15-20天左右喷..2023-04-06果树五年了为什么不接果(果树几年不结果)
肥水不足:在果树的生长期间没有为其施入足够的肥料,导致果树发育不良,因此难以结果。修剪不当:在对果树进行修剪的过程中,由于短截过重导致树势不稳,因此果树难以开花结果。枝条角度不开张:果树的树势旺而不缓..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