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物百科,有趣实用的百科知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百科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周易

傣族独树一帜民族艺术:傣剧 傣族的代表剧作

时间:2023-05-25人气:作者: 佚名

傣族独树一帜民族艺术:傣剧 傣族的代表剧作

文章目录:

1、傣族独树一帜民族艺术:傣剧

2、独树一帜的黑龙江方言

3、独树一帜的群众艺术“聊斋俚曲”

4、独树一帜的十二木卡姆

5、湖北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宜昌丝竹

6、猜你喜欢:

1、傣族独树一帜民族艺术:傣剧

傣族文化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因此傣族的戏剧也独具特色,它不仅融入民族传统习俗,也吸收了大量的佛经文化。傣族戏剧是傣族人民生活的写照,它从古代流传至今,并不断继承与发展这种文化。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傣族独树一帜民族艺术:傣剧吧。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区。

起初,傣剧中由男性扮演的女性角色穿傣族女装,男性角色的装扮及男女角色的动作套路与滇剧和京剧相仿。表演时,演员上前三步演唱或做动作,再退后三步听场边人提词,唱段之间以锣鼓等打击乐伴奏。后来唱腔经逐步发展形成喊混(男腔)和喊朗(女腔)两个基本腔调,傣族民歌曲调被广泛吸收为唱腔及器乐曲。演出中着傣装,表演动作中融入傣族民间舞蹈的步态,伴奏方面增加了葫芦丝、二胡及象脚鼓等乐器,民族风格更加浓郁。

动作

傣剧的表演,传统剧目多以唱为主,喜、怒、哀、乐,有简单的表演动作,或进三步,退三步,马、打斗、行船等,也有一些表演程式。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有了专业剧团,加强了各方面的艺术人才的培养训练,无论剧本创作、导演、表演、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唱腔

唱腔以傣族民歌演变而成的“戏调”为主。可分为羽调式和徵调式两大类。前者为男角专用,后者为女角专用,后又演变出小生腔、老生腔、草王腔(净腔)和女悲腔。羽调式主要流行盈江、梁河、陇川一带;徵调式主要流行于潞西。演唱为徒歌形式,只有打击乐伴奏舞蹈和烘托气氛。成立潞西县傣剧团之后,又进一步吸收芒市城子山歌和芒市坝子山歌、瑞丽山歌、孔雀歌、朗诵调等傣族民间曲调,使唱腔更加丰富。

题材

傣剧的表演是在提炼本民族各种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表演技巧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傣剧的剧目,内容较丰富,题材也较广泛。有直接反映傣族人民生活、风俗的歌舞小戏,有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叙事诗改编的剧目,有上百出根据汉放章回小说改编或移植汉族戏曲的剧目,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上演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如《婚期》、《国境线上》、《金湖缘》等。

此外,傣剧音乐是傣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傣剧被誉为东南亚明珠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民族文化特色浓郁,充满阴柔之美,典雅之美和人情之美,几乎完全不受其他剧种音乐的影响。

您可能还会喜欢:

黎族独具特色的茅草屋:船型屋

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黎族餐具

黎族古老文化标志:黎族独木舟

让人惊讶的朝鲜民间艺术:民间刀画

2、独树一帜的黑龙江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黑龙江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本期小编就带你们去黑龙江文化探索独树一帜的黑龙江方言。

对黑龙江方言可以有两种理解:

1、黑龙江省的汉语方言。

2、作为从属于北京官话的东北官话中的一个分支。关于黑龙江方言的第一种理解,是从地域角度来说的,指黑龙江人使用的所有汉语方言,包括一些因移民原因而形成的方言岛。我们所说的黑龙江方言是作为北京官话的一支,这样,不属于北京官话也处于黑龙江地域属于其他方言的方言岛。

西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西部嫩江流域、南部中部的松花江流域以及北部黑龙江流域上游地区,共有53个县市:

哈尔滨、庆安、木兰、方正、延寿、宾县、巴彦、呼兰、阿城、五常、双城、肇东、肇州、肇源、安达、富裕、嫩江、黑河、讷河、甘南、龙江、泰来、齐齐哈尔、杜尔伯特、大庆、德都、北安、五大连池、克山、克东、依安、拜泉、明水、青冈、望奎、海伦、绥陵、铁力、通河、漠河、呼玛、孙吴、逊克、嘉荫、绥化、兰西、尚志、海林、宁安、穆陵、东宁、鸡东、鸡西。

东区主要分布于牡丹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下游和松花江中下游地区,共有21个县市:

伊春、鹤岗、汤原、佳木斯、富锦、萝北、桦川、集贤、双鸭山、绥滨、同江、抚远、饶河、宝清、密山、桦南、依兰、勃利、七台河、林口、牡丹江。

3、独树一帜的群众艺术“聊斋俚曲”

聊斋俚曲的姓氏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琴书说唱,所有用的取消是借用当时流传于的几十种曲牌音乐,聊斋俚曲其实也是山东地区一种飞脚有特色的群众艺术文化。那么,大家对于这种独树一帜的群众艺术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蒲松龄——着名的小说巨匠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人。他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蒲松龄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31~32岁时,他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会。

聊斋俚曲的历史溯源

淄川是明清俗曲重要的流布地区之一。蒲松龄坐馆三十余年的西铺毕家是豪门贵族,一直就有编写演唱俚曲的传统,这给蒲松龄编写俚曲故事准备了极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蒲松龄集一生之阅历,汇明清俗曲之精华,取诸宫调、南北曲的曲牌联套成曲,终于完成了15部俚曲的创作。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在音乐方面,这些聊斋俚曲均具有极高的价值。聊斋俚曲曲目有《耍孩儿》、《玉娥郎》、《粉红莲》、《叠断桥》等。

聊斋俚曲的鲜明特色

从写作形式看,聊斋俚曲经历了一个从短篇到长篇的发展过程,更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的琴书说唱到搬上舞台演出的地方戏演变进程,如最后完成的《禳妒咒》、《磨难曲》与《墙头记》。作者的思想也由最初的自悲自喜,进而转化为与大众同悲同喜的最高境界。从艺术效果看,作品的取材与方言俗语的运用,深受当地听众、观众与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如《墙头记》等作为地方戏,至今盛演不衰。同时,通俗性即是俚曲最显着的特点,也是它在总体上的特点。

聊斋俚曲生动地反映了封建时代晚期的人民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当代社会中传唱流传,成为山东文化中一种独树一帜的群众性艺术形式。聊斋俚曲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其他姊妹艺术的发展,单以戏曲为例,俚曲故事改编剧本的就有五音戏、柳子戏、川剧、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此外,为纪念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2014年5月30日,淄博市聊斋俚曲艺术团正式成立。当天,在蒲家庄“俚曲茶座”,俚曲艺术团献上一台精彩的原汁原味的聊斋俚曲。

您可能也喜欢:

河南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河洛大鼓”

河南的“天籁之音”-西坪民歌

富有民间地方戏曲特色的长沙花鼓戏

地方色彩浓郁的民间曲艺--祁阳小调

4、独树一帜的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有着东方音乐明珠的美称,它的表演形式是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和戏剧舞蹈于一生。这种表现形式的音乐在世界上也闻名遐迩的。它是维吾尔族人民多年来不断完善和改进而得来的。

想更了解十二木卡姆吗?下面的新疆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她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

5、湖北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宜昌丝竹

在湖北的传统文化中,宜昌丝竹深受民众的喜爱,它是湖北宜昌的民间艺术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宜昌丝竹属于湖北民间的独特乐器。它的内容丰富,在当地多年的传承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下面的湖北文化为你带来宜昌丝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宜昌丝竹是用丝弦和竹管演奏的流行于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音乐,初步考证,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民间艺人的必读物《礼乐须知》中描述:“自三皇五帝各有音乐,用以宗庙以荐祖先,用以天地以享鬼神,用于朝庭以彰威仪,用以酒筵以宴宾客

6、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