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物百科,有趣实用的百科知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百科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环时深度】外国学者谈美对华恐惧“神经质”

时间:2024-05-29人气:作者: 佚名

【环时深度】外国学者谈美对华恐惧“神经质”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萌 王雯雯 夏温新 马瑞谦】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日前做客一档YouTube节目时分享了他对中美关系的一系列看法。他强调,中国不是对美国的“威胁”,而是对美国霸权构成了挑战,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已经处于一种“神经质”的状态。事实上,来自多国的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都就美国对华恐惧呈现过度极端、非理性的趋势进行分析和批评,包括美国学者也对此展开反思。在他们看来,美国对华恐惧失控不仅不利于美国解决其自身问题,更有可能扰乱世界秩序。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接受采访 视频截图

萨克斯表态引起外国网民共鸣

杰弗里·萨克斯在节目中表示,中国经济及科技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重大成果,无论是数亿人实现脱贫,还是中国能够为世界市场提供价格实惠的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和风力涡轮机,都是值得人们高兴的事。然而,美国却执着地认为“中国是敌人”。他举例说,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行的杂志《外交事务》上,总会看到“我们还是第一吗”“我们如何保持领先于中国”“我们如何遏制中国”等问题,但事实上,“中国没有威胁美国,中国只是表明,美国并非像其以为的那样主导整个世界”,这导致美国政界产生一系列“神经质”的反应,这种反应源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这档节目于5月17日在美国记者、律师格伦·格林沃尔德的YouTube频道发布。格林沃尔德是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也是11年前报道美国“棱镜门”事件的关键记者。他在节目中还就“中国是否吸引并夺走了美国的合作伙伴和盟友”这一问题与萨克斯探讨。萨克斯强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非被中国“夺走”,也不想在中美之间作出选择,他们希望与中国保持贸易往来和友好关系的同时,不会因此被迫成为美国的敌人。

萨克斯这番表态引起不少外国网民的共鸣。在留言区内,有网民评论道:“去中国旅游一次,你就会发现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是错误的。”还有网民说:“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人能否放弃他们是统治者的错觉,这种感觉很容易上瘾。”


格林沃尔德是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 资料图

美国没准备好放弃主导地位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恐惧或担忧在多个层面上有所体现,除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外,美国还限制中国公司如华为和中兴通讯等在美国的业务。美国还无端指控中国“进行间谍活动”、盗窃知识产权,并限制中国学者和学生的签证等。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参议员甚至认为从中国进口大蒜也是一种“国家安全威胁”。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日前刊登了一篇普林斯顿大学副教授罗里·特鲁克斯的评论文章。文章称,如今美国政界“谈中国色变”,国家机构集体患上“中国焦虑症”,几乎任何带有“中国”字眼的事物都会在美国政治体系中引发恐惧反应。这无益于美国制定健康、正确的对华政策,更导致了对美籍华人的种族歧视,催生出新的“黄祸论”。

“美国为何惧怕中国?”来自美国的厦门大学教授比尔·布朗在一档节目中分析说,美国对当下的中国存在误解,他们不相信中国会进行纯粹、友好的贸易。布朗表示,中国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互惠,但美国必须将自己置于第一位。美国放不下霸权思维,认为中国的追赶是对自己保持第一的威胁。

英国非营利组织“全球新常态”创始人加比·格林今年4月在“外交学者”网站发文称:“美国对中国的恐惧无处不在,已没有理性可言。”她分析说,信仰“美国例外论”是美国身份认同的重要特点,这种意识形态宣称美国“高居现代化顶点”,要成为“自由世界的捍卫者”。中国曾经符合这一理念,被描绘成“在美国慷慨指导下茁壮成长”的新兴国家,但中国没有变得更像美国。于是,“中国威胁论”成了美国用来转移注意力的借口,让人们不去关注中国从根本上挑战了“美国例外论”的事实。


美国认为中国的追赶是对自己保持第一的威胁,图为中美国旗 资料图

澳大利亚独立学者莫琳·许贝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社会存在的反华言论始于美国、基于恐惧。美国一边试图遏制中国并维持其霸权,一边把自己的做法投射到中国身上,暗示中国也会这样做,随后不寒而栗。

马来西亚商人兼学者、独立智库全球未来研究所创始人钱德兰·奈尔今年5月撰文总结说,美国的反华、恐华情绪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第一,美国害怕与一个新崛起的大国竞争。第二,美国希望中国成为符合西式民主观的国家,而在此之前,美国须对中国进行打压。第三,美国单方面认为中国正在世界各地传播自己的治理模式,所以想要阻止。

“世界正走向多极化。美国抵制它,是因为习惯于占据主导地位和卓越地位。”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上许多制度都是美国在二战后塑造的,现在美国发现其中一些制度不再按照其国家利益运作,于是它将其中一些制度武器化。

俄罗斯通讯社专栏作家、政治学家弗拉基米尔·帕夫连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没准备好放弃全球主导地位并与外部世界建立公平的关系。因此,美国没有通过竞争刺激发展,而是采取混合战争的做法。其目的不是领先于对手,而是破坏性地削弱甚至打倒对手。

“给世界带来深深的不确定性”

出于某种恐华情绪,美国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自己的地位,而这些措施给美国和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香港《南华早报》今年4月发表题为《美国对中国的魔怔会毁了自己和世界》的文章称,美国对中国的恐惧达到“破坏性”的地步,除非恐华症得到解决,否则它可能给世界带来深深的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遏制中国的同时,很多国家明确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有益,他们不想“选边站”。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添财曾撰文表示,美国必须接受东南亚希望中国在印太地区发挥核心作用的心愿,印太不愿卷入与中国的对抗。除非美国接受现实,否则,“非友即敌”的世界观将使美国与该地区步调不一致。



码头上准备出口的中国汽车 资料图

俄罗斯政治分析家提木尔·福门科在“今日俄罗斯”网站刊文称,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调查,甚至渲染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誓言“保护美国汽车工业”,但事实上,“国家安全威胁”只是借口,“此类说辞往往近乎疯狂”。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认为,中国在发展绿色技术方面所作的努力为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的机遇,而美国不能接受这一点。

就连一些美国盟友也认为,可以从与中国的合作中受益。致力于推动中英贸易关系发展的民间机构“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西方不会从战争或侵略中得到任何好处,霸权带不来长远利益,对中国使用霸权只会削弱西方国家。

“中美需要合作”,美国应放下非理性恐惧

在多极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不少美国学者也都就美国对华恐惧情绪展开反思,纷纷建议美国放下非理性恐惧,专注解决自身内部问题并与中国展开合作。

“美国的恐华情绪已经失控,阻碍了进步之路。”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 ,对中国的过度恐惧容易掩盖美国自身的许多问题。比如,在他看来,广泛的多边贸易逆差更多源于美国自身长期的预算赤字。同样,科技领域被中国赶超也暴露出美国的研发投入和理工高等教育的不足。但是,美国政客不认真反思,反而咄咄逼人地指责中国。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东亚与全球史教授肯尼思·哈蒙德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对美国政客来说,攻击中国是一种廉价而简单的方式,可以有效转移人们对其自身失败和缺点的注意力。

曾任美国金士顿科技公司执行副总裁的Stanley Chao今年3月撰文分析称:“对中国的痴迷可能是美国国力衰弱的表现。”他认为,美国政治深陷党派争吵,无法解决移民、枪支管制和无家可归等内政问题。当这些问题恶化时,美国政客更感兴趣的却是抗议大蒜、TikTok等。

美国反战组织“粉色代码”联合创始人、政治活动家朱迪·埃文斯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美需要合作,渲染“中国威胁”对美国人没有好处。她说,希望在未来,世界各地的人都能携手合作,而非制造恐惧和仇恨。